我们之所以听到的声音(音乐)有高低之分,是因为声音具有不同的“频率”(关于声音频率的定义,可在上节查询)。
这里有几个常识: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----20KHZ之间;一般音乐的频率范围大致在40HZ-----15KHZ之间;人说话的频率范围大致在100HZ-----8KHZ之间。 声音的频率越高,其音高也就越高,声音的频率是决定音高的唯一因素。从频率的定义我们知道,声音越高,声源的振动就越频繁。 一般来说,女性的声音比男性要高,这估计就是因为女性能更快的振动她们的声带。在唱歌的专业领域,通过一定技术上的训练,歌手可以提高自己唱歌的音高,使得发声频率范围加宽。
我们知道,在电话里听人说话,和当面听效果完全不一样。这是因为声音在电话的传输过程中有很大损失,一般电话中人声的有效频率范围只在200-----3000HZ之间,等于把人声的很多频率切掉了。利用这个道理,你就可以通过调节频率均衡,来模拟电话里的人声效果。
现实中,不管人说话,还是各类乐器的演奏,都不仅仅是纯粹的单频率声音,而包含有丰富的频率成分(谐频)。 现在的音频软件基本都带有频谱分析仪,我们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来把声音的频率分析成图形,从频谱图中可以发现,单频率的声音出来是一根谱线(基频);而复杂的声音,比如乐器演奏等,可分解出基频和它的谐频(包括偶次谐频和奇次谐频等),由这些谱线组成的频谱叫线状频谱。 线状频谱是乐音的基本特征,而“连续频谱”则是噪音的基本特征。
再来一句定理:频谱是区分不同乐器的依据。 两种不同的乐器比如古典吉他和手风琴,分别弹奏同一个频率的音,虽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高一致,但产生的谱线肯定不同。因为基频虽然一样,但谐波的分布形状和幅度却完全不一样。 就是因为这个道理,我们的耳朵才能很快的分辨不同的乐器声音。
最后总结一个概念,人耳对于声音听觉的感受有三个基本要素,就是音高,响度,音色。 它们分别是由声音的基频,声压级,及频谱分布情况决定的。 "音色"是其中最复杂,也最有趣味的听觉感受。我们之所以能在相同响度及音高情况下,辨别不同的乐器,或者不同的说话的人,就是因为这些声源产生的频谱的差异。 买乐器的时候,我们最注重的不是这个乐器能弹的音高,响度,而主要是它的音色,即使是一个厂出品的乐器,每一件之间都会有差异,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音色上,也就是其演奏产生的频谱不同。
中国最大的电子音乐社区